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新闻 > 每日新闻

产销增速还将回落 今年车市政策退出效果明显

2011-02-22 09:13:00    作者:郭博   来源:网易汽车  

中国车市似乎打定主意要继续让人们“惊喜”下去。根据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1月25日发布数据显示,北京1月交易新车17900辆,同比和环比分别负增长72%和89%。

  网易汽车2月22日报道 中国车市似乎打定主意要继续让人们“惊喜”下去。尽管今年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等汽车消费鼓励政策推出,甚至有北京“限购令”这样的负面因素出现,但2011年1月中国汽车业依旧以生产179.79万辆、销售189.44万辆继续保持同比10%以上的增速。

  不过在接近190万辆的成绩背后,产销增幅的放缓已成趋势。1月份尤其值得注意的数字是,生产量环比下降3.58%,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汽车厂商的判断。

  另一个值得作为注解的数字,是在去年12月的产销数据中,汽车厂商普遍存在少报销量的情况,这一方面是因为2010年产销目标完成度高,不需要年底压库,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汽车厂商对今年车市预期不高,为今年销量数字“补贴”的想法。据估计,这一“隐瞒”的数字可能达到50万辆。

一季度产销增速将继续放缓

  根据中汽协发布1月份产销数据,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9.79万辆和189.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33%和13.81%;环比生产下降3.58%,销售增长13.67%。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月销量创出历史新高,但整体增幅已大幅回落,环比生产出现下降。

  尤其是乘用车销量,尽管1月乘用车市场表现总体稳定,当月共销售152.90万辆,环比增长16.84%,同比增长16.17%,并实现了轿车首次月销量超过百万辆,但这其中既有去年12月部分订单的延后释放,也存在厂家向经销商大量补充库存、经销商为春节期间促销备货等因素。

  或许正如许多汽车厂商发布的1月产销数据都用到“开门红”一词,一个开年的漂亮数字往往也是可以“做”出来的。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1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107.04万辆,环比增长16.25%,同比增长15.07%。乘联会的数据则更加悲观, 1月国内轿车产量116.83万辆,同比增长17.2%,环比下降2%;国内销量为115.23万辆,同比增长17.9%,环比下滑9%。

  同时乘联会秘书长饶达还指出,1月乘用车不仅零售量环比出现较大负增长,且批发销量大大高于零售销量,显现出汽车市场下滑的增库存期特征,增库存所持续的时间越长、库存增加越大,今后市场下滑的幅度也就会越大。

  且不说这两组数据之间的差距,其共同的趋势在于,产销增速的放缓已经显现,并且有延续的趋势。尽管1月市场销量传统上会有同比下降,但2010年火爆的行情或许也将由此开始降温。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1月份的实际市场状况可能并不如数字报表那么好看,更多的还是2010年年底车市火爆的“翘尾因素”。中汽协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上年年底各企业为节日进行了一定的生产储备有关,与上年12月产大于销的情况相反,1月销售明显大于生产,消化了一部分企业库存。

  乘联会也分析认为,虽然1月销量又创新高,但这仅是去年年底火爆市场行情的余波,表现的是“最后的疯狂”,而并不意味着市场的向好。同时乘联会预测,2月份狭义乘用车的批发和零售销量环比将大幅下滑35%左右。

  一些研究机构的报告也认为,尽管市场基本面和中国经济走势决定,中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但由于2010年一季度基数较高,加上政策变化使2011年部分购车者提前消费,普遍预计2011年一季度汽车产销增速将明显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企业家普遍对2011年第一季度市场预期信心不足。从企业家对2011年第一季度企业销量的判断情况来看,多数企业家认为企业销量将有所减少,这一比例达到了80.0%。

  此外,74.0%的汽车经销商也认为2011年第一季度成交量将有所下降,主营业务收入也将随着成交率的下降而降低,这一比例达到74.8%,其中有34.7%的经销商认为主营业务收入会“大幅减少”。

  政策退出 自主份额下降

  如果说市场预期的下调,以及一季度可能出现的销量增速继续放缓甚至下降只是初现端倪,那么2010年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等政策的退出效应则在2011年的第一个月表露无遗。

  据中汽协统计,1月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107.91万辆,同比增长14.67%,环比增长16.50%,分别比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速低1.5和0.34个百分点。1.6—2.0升排量的乘用车销售30.18万辆,同比增长25.69%,环比增长21.49%,明显高于1.6升及以下排量的车型。购置税优惠等政策的取消对低排量车型销售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伴随而来的,则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份额下降,至今仍以小排量、经济型车为主的销售结构,决定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这一轮政策变化中受影响最大。

  事实上,自金融危机后合资品牌产品下延以来,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售在2010年已受到冲击,但因为汽车鼓励消费政策的影响,市场份额一度达到50%左右。

  J.D.Power的数据显示,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本土品牌的份额从2008年的28.5%升至2009年的29.7%,2010年又提高到31.9%。尽管这一数字与中汽协等国内机构的统计不同,但上升趋势明显。

  不过这一势头似乎正受到抑制,按照中汽协发布的数据,1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70.3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6.01%,环比和同比市场占有率稳中略降。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27.31万辆、22.88万辆、17.06万辆、11.12万辆和4.19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7.86%、14.96%、11.16%、7.27%和2.74%,与上月相比,德系和美系占有率有所增长。

  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34.9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2.69%,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下降1.43个百分点和2.03个百分点。去年12月,这一数字是47.16%,占有率同比提高1.70个百分点。

  今年1月,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22.18万辆、20.83万辆、16.38万辆、8.47万辆和4.1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0.72%、19.46%、15.30%、7.91%和3.92%,与上月相比,德系和美系占有率分别提升2.04个百分点和2.11个百分点,市场表现较好。

  之所以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如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以北京“限购令”为代表的地方限制汽车消费政策蠢蠢欲动。虽然原则上说,以北京“摇号限购”为代表的限制汽车消费政策,并没有在排量、品牌等方面做出差异化对待,但具体到市场行为中,车辆购买和使用成本的提高,必然对消费者最终的购买选择产生影响。

  北京的一位比亚迪就表示,按照现在的政策,消费者参加摇号好不容易摇到一个指标,那他买车的时候会更加慎重,更希望一步到位,当然就会去选择一些比较高端的车型。

  如今北京除了每年24万辆的新增机动车之外,虽然换车的用户无需摇号,但是既然是换车消费中购买更高端、更大排量的产品几乎是必然,因此该经销商也表示今后市场销售的重点都会更加倾向于中高端车型,自主品牌的市场前景值得担忧。

  根据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1月25日发布数据显示,北京1月交易新车17900辆,同比和环比分别负增长72%和89%。

  在限购背景下,汽车消费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进口车1月交易2625辆,负增长33.5%,降幅大大低于新车整体降幅。斯巴鲁森林人更是超越了比亚迪F3,成为北京1月最畅销车型。

  而在1月北京畅销车型前5名中,除了列第一、第二的斯巴鲁森林人和比亚迪F3,其他三款车型分别为一汽-大众宝来、奥迪A6L和速腾,比亚迪F3成为惟一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车。

  尽管如今北京的汽车销量已经不复当年占全国10%的盛况,但作为首都的示范效应依旧巨大,如广州、深圳等城市也在改善城市交通的背景下,纷纷酝酿启动机动车限制政策,或许1月份的这些数据可以引为借鉴。

宋凯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相关阅读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