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7 10:48:00 作者:王璐 来源:金融时报
新年伊始,“重组”依然是上海国资委的“重头戏”。2月14日,上海汽车和华域汽车双双停牌,并发布公告称,正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有消息称,所谓的“重大事项”,便是上汽总公司将把目前未上市的资产分别注入上述两家上市公司,以彻底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据了解,这是继去年全年超过10家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进行重组事宜后,上海国资委启动的新一轮重组计划。
大规模重组的背后,是“年内证券化率达35%”的硬性指标。今年年初,上海国资委在2011年工作会议上曾提出:“十二五”期间上海国资系统90%的产业集团要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产业集团90%以上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将来自主业,净资产收益率稳定在6%以上。2011年经营性国资资本证券化率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35%。
“除了国企改革的需要,”安信证券的研究人员日前表示,“提高国资的证券化程度也能够赋予上海市政府更多的减持空间,以应付各种财政需求。”而针对“35%”的目标,该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以上海国资1.4万亿元总资产中9000亿元经营性资产计算,将区属国资排除之后,上海国资委直接监管的经营性资产约6000亿元;再除去约2300亿元的固化公益性资产,真正意义上的经营性资产约3700多亿元;按照4.5%的证券化率增幅,2011年准备注入上市的国有资产可能会达到167亿元。
顶着“重组”的噱头,又有庞大的资金做后盾,上海本地股恐怕又将会唱出一台“好戏”。回顾去年8月,公布重组方案的强生股份曾连续两个交易日封在“一”字涨停板。而强生控股的表现仅仅是资金追捧程度的“缩影”。数据显示,就在2010年7月——国资委重组进入年内高潮的阶段,上海本地股累计涨幅高达17.84%,总成交3140.31亿元。
来自安信证券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上海国资重组股票均能得到超额收益,纳入统计的36家曾经进行过重组的国资股,在重组期间平均取得了12%的超额收益。历史会不会“惊人的相似”?来参看一下本周三的盘面,受到“证券化35%”的消息影响,上海机电、金山开发等上海国资重组概念股的涨幅均超过6%。虽未见大幅异动,但“星星之火”却似有“燎原”的态势。深圳智多盈证券投资理财咨询公司在最新发布的策略报告中就将“上海本地股”列为中长线投资的首选方向,原因是“相关上市公司或将在国资整合的大潮中获得估值的溢价和基本面的大幅改善”。
资料显示,目前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上海本地公司共有166家,其中有72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地方国资委或地方政府。而在这72家中,如何筛选出具有重组可能性的上市公司就成为关键。长江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策略报告中指出,相对而言,市值小、股权结构单一的上市企业整合阻力比较小,整合的方式也将会在合并同类项与集团公司整体中进行选择。而通过百联和友谊整合的案例可以看出,利用跨市发行的公司平台能够完成“蛇吞象”的过程。按照这样的逻辑和原则进行筛选,就可以构建出上海国资重组的三个重点方向:一是具有同业性质或者跨市发行性质的,比如上海汽车、龙头股份、申达股份等;二是国资委股权控制较弱的,比如飞乐音响、上工申贝等,以及股权结构简单、市值小的,比如上海梅林、三爱富等。
安信证券则认为,由于“剥离非主业资产”、“注入优良资产”、“做大做强主业”是相关上市公司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主业定位明确清晰的集团,其整合预期也更为强烈。通过梳理尚未进行资产重组以及可能再一次注入资产的上市公司,安信证券挑选出28家可能会进行整合的企业,比如预计会继续以购入资产方式承载集团相关业务的上海机电、重组规模低于预期的中华企业等等。
国资整合的实际效果何时能够显现?热点轮动,上海本地股还能否“傲视群雄”?对于这个将由市场给出的答案,我们将拭目以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