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报告》基于滴滴出行平台覆盖的全国超过400个城市、近3亿用户以及每日1300万订单的大数据基础,解读包括医院选择,时间规律,以及城市间差异等就医出行特点,为了解和研究我国居民的就医行为提供新视角。《报告》数据统计周期从2015年5月1日到2016年4月30日整一年,其中就医出行量,是指出行的起点或目的地为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的订单。
滴滴大数据显示,每天超过100万人次的就医出行中,53.3%集中在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和四川五省市。换句话说,上述五省市每天有超过50万的人,通过滴滴往返医院或其他医疗场所。北京、成都和广州是全国就医出行量最大的前三个城市,排名4—10的依次是上海、杭州、深圳、天津、长沙、武汉以及南京。
从医院来看,全国范围内就医出行人数最多的前100所医院中有88所是三甲医院。三甲医院实力强,规模大,自然吸引更多的患者前去就医。而这100所医院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其中超过半数在北京、深圳、成都、长沙和广州这5个城市。
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医院实力强,自然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来“异地就医”。以首都北京为例,邻近省份是异地就医主要来源,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外地患者来自河北、河南、山东以及山西省。而四川省会成都、湖南省会长沙的外地就医患者,主要来自本省及周边省市自治区,成都的来自重庆市、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长沙的来自湖北省、江西省和广东省。
除了地域特征,滴滴大数据也统计出了全年哪个月去医院的人最多、用户习惯哪个时间点上医院这些时间特征。《报告》显示,三月份和十二月份去往医院的人数最多,二月份最少,只有三月的77%。一周七天周一去医院的人最多。而从一天24小时内看,就医出行的高峰在早7点,其中7-10点去往医院的出行量占全天的33%。
《报告》认为,以滴滴为代表的智能出行的出现,帮助人们极大缓解了就医出行的痛苦。与路边扬招和乘坐公共交通相比,智能出行可以提供“门到门”的出行服务,同时在乘坐过程中司机也会给予患者更多的照顾,这极大提高了就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希望随着智能出行平台的调度能力和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会为就医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资料显示,创办近四年的滴滴积累了大量的交通出行数据,搭建起自己的深度学习平台。通过这个学习平台,滴滴打造了一个出行数据精准匹配的智能系统。这个系统包括随区域、时间变动的定价、订单的高效匹配、根据供需预测之后的司机运力调度等等。目前滴滴平台上每天的计算次数以10亿计,高峰时段,每一分钟的匹配就高达200万次;每天平台都要计算所有司机和订单的加乘;每天平台上新增数据50TB以上,这相当于5万部电影,超过90亿次路径规划次数。
利用大数据,滴滴出行的技术能对未来一定时间的出行需求和交通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滴滴已经构建了一个世界领先的智能交通云,不仅服务于滴滴平台,未来还能通过与公共部门合作,对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产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