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严冬钱难赚,物化社会友难交。
“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掉。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钱花没了。”这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小沈阳和赵本山的台词。
“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是2009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中秦奋的感叹。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缺?朋友!
无论赚钱还是交朋友,都是关乎个人社会地位和自我存在感的身份确认。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们或多或少逐渐有了钱;但利取代了信,令“朋友”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却越来越差。
这是物化社会格局下将朋友“工具化”导致的人际危机,钱与朋友不能两全,“酒逢知己千杯少”变成了“酒逢千杯知己少”。
人人有“朋友”,人人不敢相信“朋友”。要获得真正友谊变成了一场生存竞赛,你必须克服扮熟人社会的孤独感、虚高的友情CPI、不稳定的安全感、新移民的恐惧、残酷的CBD地理、消失的公共空间和昂贵的时间成本。
物化社会格局下的人际危机解决之道,还需要把朋友之信归还给朋友,再加上好运气。
物化社会的人际规则: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
物化社会把所有事物都商业化,所有关系都变成交换,但最可怕的并不是这种规则,而是在规则之中的不规则和潜规则。
“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贺岁片《非诚勿扰》给2008年年尾留下这么一句流行语作为总结。在轰轰烈烈的2008年里,中国人经历了从大悲到大喜的心境转换,领会到从生活到情感的变幻莫测,什么是人生的核心价值,或许这句话也可以给出一个参考答案。
那到底钱是问题,还是朋友是问题,还是钱和朋友的无法共存才是问题?
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