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1 18:48:00 作者:于大勇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近期,业内关于汽车产业政策的讨论热度渐起,原因在于根据以往规律,我国10年一次的汽车产业政策调整在2014年正好届满。10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及时做出政策调整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这是业内共同的期待。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表示,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落后于行业发展,需要修改完善,不能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束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也表示,我国汽车产业目前还不够成熟,需要政策予以引导,汽车产业政策需作出调整。
业内普遍认为,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主导地位,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为市场发展速度过快,新政策制定不及时,跟不上市场的速度,做出相关调整势在必行。
调整迫在眉睫
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迄今为止先后共有两部文件出台,即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按照这两次政策出台时间计算,2014年前后,中国应该推出第3个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据了解,中国最初发展汽车产业更多是源于满足内需。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指出:“国家引导汽车工业企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努力扩展和 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采取大批量、多品种生产方式发展。2000年汽车总产量要满足国内市场90%以上的需要,轿车产量要达到总产量一半以上,并基本满足进 入家庭的需要。”10年后,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努力(将汽车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中国跃身为全球第一 大汽车市场,当年修订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即《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这也是汽车产业首次被定义为国民 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在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推动下,我国汽车产 业完成了由乱到治的历史进程。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10多年里,在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在人口、市场、改革的红利推动下,中国汽 车产业高速发展,实力日益强大,实现了从小到大的战略转变。
李万里认为,规划和实施汽车强国的发展战略已经迫在眉睫。目前,我国汽车产 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市场、改革等三大红利优势已经明显减弱,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等影响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中国汽车产业正在 经历从大到强转型和升级的历史关头,审时度势地调整产业规划和实施汽车强国的发展战略已经迫在眉睫。在内外环境剧变的严峻情况下,中国汽车产业要改变主要 依靠外生性增长的模式,不断形成积极的内生性的增长机制,才能完成转型升级的过程,才有机会融入新变局、实现新增长、探明新出路,实现由大变强的战略目 标。
董扬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仍然没有完成,市场、技术、产品、投资以及企业的结构调整仍需在产业政策的调整下进行。而在项目审批、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更需以产业政策为导向。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