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政策开闸 特斯拉们能否马年马力十足
2014-02-06 10:23:00 作者:郭宇靖、吕东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我要评论
[提要]1月底特斯拉通过官方博客公布其车辆在中国的起售价,这一价格低于市场预期,受到分析师正面认可。虽然北京现有的体验店是特斯拉在中国内地的唯一一家门店,但吴碧瑄透露,2014年公司将进一步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包括门店和维修店。
原标题:电动汽车政策开闸 “特斯拉们”能否马年“马力十足”?
新华网北京2月5日专电题:电动汽车政策开闸 “特斯拉们”能否马年“马力十足”?
新华社记者郭宇靖、吕东
北京市日前公布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这成为国家去年发布开展新能源推广应用工作通知后的首个管理办法。如今新能源汽车概念愈发火热,从特斯拉到宝马i3再到比亚迪,2014年能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力之年?
电动汽车利好政策开闸 特斯拉概念股火热
北京市科委日前公布《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对纳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的小型、微型纯电驱动载客汽车,将由北京市财政按照国家和北京市1:1的比例确定补助标准。国家和北京市财政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
根据该办法,所有受补贴车型必须纳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此外生产企业需具备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以及一定的产品研发、试验验证、生产等能力,并承诺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业内人士指出,这是继工信部等部门去年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后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其他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或将在春节后陆续发布。
临近马年春节,电动汽车概念已在股市中点燃。全球最为风靡的进口电动车特斯拉公布中国市场的布局后,国内相关上市公司股票连续翻红,涉及电源管理、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材料等相关个股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金瑞科技两日涨停,方正电机更是连续四日涨停。
“我们很早就从中国进口原材料,有几亿元合作采购金额。”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吴碧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预计合作采购金额未来将随产量上涨继续增长。
1月底特斯拉通过官方博客公布其车辆在中国的起售价,这一价格低于市场预期,受到分析师正面认可。
根据特斯拉公司提供的数据,2013年其在全球的总销量为2.25万辆,预计2014年将有望超过4万辆,而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区的增长。“预计中国区销量将占其总量很重要的一部分。”吴碧瑄说。
政策支持利好新能源
近年我国不断加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说,我国在新能源方面保持开明的态度,并将会给予合理的政策支持。
此前有专家指出,特斯拉在国内销售需要进口车销售的一系列手续,这个过程或将持续一年半。不过,吴碧瑄表示,自中国地区开放预订以来,已有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份订单,目前车辆销售手续已办好,最早一批车主三四月份就可以提车。
这也说明,进口电动汽车在国内政策及审批过程中并未遇到太多障碍。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由于特斯拉的时尚明星亮点,其概念的火爆未必能代表全部电动车市场,尤其是国产电动车仍需接受考验。
新华信咨询汽车营销解决方案总经理金永生认为,整体来看电动车技术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国内外品牌没有本质不同。特斯拉给自己插上时尚新贵标签,成功撬动能引领社会潮流的部分阶层认可,其传播从明星向富豪再过渡到平民,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势能。
虽然北京现有的体验店是特斯拉在中国内地的唯一一家门店,但吴碧瑄透露,2014年公司将进一步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包括门店和维修店。
新能源概念能否保持“马力十足”?
从数据看,新能源汽车在我国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13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764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仅为14604辆。专家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新能源概念能否在全年发力,还有待政府进一步明确政策。
崔东树说,纯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还要靠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这必然会对产业发展形成一些干扰,但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充电设施会逐步建立。
汽车行业专家、罗兰贝格执行总监张君毅说,目前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很多城市也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意味着不得不面临转型,新能源车将以点带面,逐渐替代传统车型。
张君毅说,特斯拉进入中国或会产生“鲶鱼效应”,刺激国内主流豪华车品牌,从中国电动车发展看,这还是一个不成熟的群体,整体存在技术不足、应用困难,未来发展也还需要一个“百花齐放”的过程。
金永生认为,未来电动车市场的成熟快速发展要看发电来源,如果能彻底解决电动车的电能来源问题不再是“脏电”,即非火电(燃煤、燃油或燃气),也不是核电,而是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电,则电动车将在可持续发展性上打开“封印”,进一步取代内燃机汽车。(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