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冲击高端 欲借公车采购破冰
2013-02-27 08:37:00 作者: 来源:北京商报 我要评论
[提要]公车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无疑将成为其冲击高端的试验场。
新年伊始,公车改革呼声再起。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几乎所有自主品牌厂家进入政府公务用车市场的信心都增强了。近日,国家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首次将合资车型排除在外,入选的412款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
面对难得的市场机遇,自主品牌车企纷纷摩拳擦掌,将目光锁定在了政府订单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新一轮公车采购能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支持自主品牌,不仅将起到公务车自主化的亲民示范效应,也将给自主品牌车型冲击高端市场带来极大的助力。
自主车企提前布局
事实上,为争取公车采购订单,自主车企早已争相推出中高端产品,来迎合公务用车市场的需求。其中,上汽、一汽、广汽、北汽等集团的自主品牌更是孤注一掷,甚至推出了多款专供该细分市场的车型,押宝公务车采购。
去年,上汽率先推出了荣威(微博)950,希望该车能够挤入政府公车采购市场。同时,一汽奔腾B90、广汽传祺GA5 1.8T等自主品牌车型也以同样明确的目标相继投放市场。包括一度沉默的一汽红旗H7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正式上市。而一汽集团表示,红旗H7上市后首要的任务就是接政府订单。
相比于集团自主企业的产品,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车企推出的符合政府采购的产品时间更早。此前,奇瑞的瑞琪G6、东方之子,吉利的帝豪、远景等车型都早已进入公车采购目录,并获得了不错的订单。
据了解,翻开新一轮的《目录》,上汽集团、东风汽车、比亚迪、华晨、奇瑞、长城、吉利、江淮等主流自主品牌车企均名列其中。
吉利汽车新闻总监杨学良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主品牌车企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无论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产品品质和服务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合资品牌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吉利对进入新一轮公车采购《目录》后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华晨汽车相关负责人也同样表示,对于今年的公务车采购市场信心满满,一方面是政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中华车型品质已经获得了更全面认可,“相信我们今年在公务车采购上会有大的突破”。该负责人说。
市场导向作用明显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相对于企业的总销量而言,公务车采购仅是一个小的细分市场,但对于自主车企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个市场的绝对值有多大,而是其所带来的示范作用以及给消费者带来的积极导向的作用。针对近期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有关公务车采购的支持政策,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认为,“这是政府促进自主品牌加快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
“从企业角度讲,我们感受到的是更大的责任和压力,长城汽车将坚持以品质为先,通过加大投入,加快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不辜负国家、不辜负消费者的期望。”王凤英说。
针对当前不容乐观的车市环境和自主品牌现状,王凤英表示:“自主品牌确实是面对着相当大的压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没有捷径可走,最重要的是要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力量、加快速度。”
据了解,长城汽车近年来市场表现突出,旗下车型的高品质也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目前,长城汽车已被河北移动、阿尔及利亚油气公司、广州电信、河北国土资源厅、辽宁电力农村电网等多家企事业单位选为工作用车。长城品牌的多款车型早已成为国内公安、工商、消防等政府机构和电力、通信、林业等集团企业的主要采购目标。
与长城汽车一样,最近几年,包括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等主流自主品牌车型品质不断提高,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也被更多的企事业单位选为公务用车。不过,入选车型档次较低,多为工作用车,也是实际情况。来自华晨汽车方面的信息显示,在公务车采购上,金杯品牌要远高于中华轿车。而上汽荣威350的公车订单也远高于荣威950。
对此,比亚迪方面认为,政府部门的支持是自主品牌车企能在公务车采购上获得突破的最大推动力。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就不止一次直言,政府应该给予自主品牌大力度的支持,特别是在公务车采购上,“其实,现在很多自主品牌车型品质都已可以媲美合资品牌”。王传福称,自主品牌缺的是机会,只要公车采购能选、能用,自主品牌车型就不难获得认可。
杨学良也表示,如果通过公车采购得到相关政府采购部门的认可,那么经过企业的努力和政府采购的支持,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为转型增加动力,同时也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促进市场销量的提升。(蓝朝晖 王万利)
车迷公社QQ群:259879021
车行齐鲁网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autoql/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