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驰神往 世界9大越野圣地盘点
2013-08-23 16:48:00 作者:陈雷 来源:汽车之家 我要评论
[提要][汽车之家汽车生活] 有这么一条路,它并非不想四通八达,平坦宽阔,只是大自然的力量让它们变得崎岖不平,富有挑战性,人们称之为OFFROAD。1993年10月,中英联合探险队在相对充足的后勤供给条件下历时60天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了被普遍认可的人类首次成功穿越。
Baja California——美式重口味
基本信息:
看到California的字样,也许不少朋友会认为这仍然是在美国,的确,这个地处下加利福尼亚的越野圣地离美国不远,但从法律上说,它是墨西哥的领土。California前怪异的字母“Baja”是西班牙语“下”的意思,当地人习惯将Baja发音为“巴哈”。
Baja California概况:
在众多美国越野爱好者心目中,Baja就是极限沙漠越野的代名词,的确,Baja的广袤沙漠及其优异的越野条件吸引了世界范围内无数越野爱好者的关注,在他们心目中,这个地处墨西哥与美国交界处的沙漠地带就是他们心中的达喀尔,换句话说,或许Baja的魅力在某些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达喀尔对人们的吸引。
美国的越野车文化起源于其久远的汽车工业及汽车运动历史,地处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的Baja也深受影响,在人们看来,这里的越野场地比其他地方的更加狂野、极限,也更具挑战性。的确,相比起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摩押小城,Baja注重的是挑战驾驶技术与越野方式的极限。
这点从极具特色的越野车中便能看出端倪,在Baja,Buggy和皮卡是两种最受欢迎的车型,其中疯狂注重越野性能的Buggy赛车更是风靡。所谓Buggy便是一种后轮驱动的专用沙漠赛车,凭借其灵活的转弯变线能力可以在沙漠中自如穿行。
也许您会问两驱车怎么成了沙漠越野赛车?Buggy告诉能够您穿越沙漠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四驱系统,灵活的后驱钢管赛车加上出色的技术同样可以征服这里。
这些便是典型的Buggy沙漠赛车,它的车架完全由钢管组成,车体则采用了轻量化的玻璃纤维材质,这便充分保证了这种车型的轻量化与灵活性。除去轻量化的车身设计,Buggy还采用了后置发动机及双叉臂独立悬架。车身前轻后重不平衡的重心配比与便于沙丘滑行的底部设计都是专为Baja严酷的越野环境而生的。
由于世界各地越野爱好者来到Baja,因此各种改装越野车也是层出不穷,从换装大马力发动机到重新定制车架、车桥、悬架等车辆主要组成部分,疯狂的Baja催生着无数疯狂的越野爱好者、越野车的诞生,Baja的越野项目也变得越来越“重口味”。
与摩押小镇类似,Baja这片区域同样拥有可供攀爬或穿越的多条越野路线,无论是细软的沙丘还是坚硬的岩石,都是对车辆、车手的极大挑战。也正是因此,Baja这个名字也逐渐成为了一项知名度极高的越野赛事简称——Baja 1000越野赛。
Baja 1000越野赛诞生于1967年,每年11月的第三周数以万计的越野爱好者便聚集在墨西哥Baja California,该赛事包括Baja 500、圣菲利普250等诸多级别,每个级别的比赛均由不同类型的赛车参加。第一届比赛于1967年10月31日在Baja California的Tijuana开始,终点则被设在了Baja的拉巴斯,赛程长度849英里(1366公里),当时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赛车成绩为27小时38分。
此后Baja 1000赛事逐渐被人们知晓,Baja这片区域的越野文化也随之水涨船高。近些年无论是参加Baja越野车比赛,还是单纯进行越野挑战的越野车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部都是定制车型,赛会对车辆的改装限制也极其宽松,基本只局限在保证安全的范畴,随着众多性能恐怖的越野机器被打造出来,Baja也逐渐成了挑战越野路线及车辆性能极限的试炼场。
澳大利亚坎宁牧道(Canning Stock Route)
基本信息:
坎宁牧道位于澳大利亚中部,横穿荒漠的路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考验耐力、也最偏远的穿越路线,它起自澳大利亚西部金伯利地区的Halls Creek,最终到达Wiluna中西部地区,全长1150英里(约185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最远的穿越越野线路。
坎宁牧道概况:
提起坎宁牧道,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坎宁牧道起初并不是用来进行赛车运动的。当时的澳大利亚由于道路通行受阻,牛肉贸易长期被生活在西部的牛仔们垄断,肆意提价的行为更是屡禁不止,为了打破西部牛仔对牛肉贸易的垄断,澳大利亚政府于1906年派阿尔弗雷德·坎宁开辟一条能够纵贯澳大利亚南北的路线,经过长期调查研究,长度接近2000公里的坎宁小道于1910年诞生了。
由于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工业条件有限,当时修建的坎宁牧道存在着不少质量问题,到了上世纪30年代,坎宁牧道曾一度停止使用,经过几年的修复,坎宁牧道于1939年恢复通车,并一直使用至今。现在,坎宁牧道是四驱越野车的天堂,更有少数狂热的穿越爱好者徒步或骑行穿越。
坎宁牧道地势不算险峻,也并非需要考验车辆多么强大的越野性能,普通的四驱车型基本都可以顺利通过,不过这里有它自己的特色。首先,长达1850公里的穿越路线需要充足的后勤支援,对越野团队的后勤保障是个严峻的挑战;其次坎宁牧道路况以荒漠为主,经常会遭遇沙暴、强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除此之外,穿越坎宁牧道的路上会路过9个使用不同语言的部落,能否在必要的时候寻得他们的帮助,就要看您的本事了。
1968年,世界上第一次有人驾车完成了穿越坎宁牧道全部路线的壮举,而在1972年,几个新西兰人则更为疯狂,他们决定徒步穿越坎宁牧道。而名为Murray Rankin,John和Peter Waterfall的三人则使用自制的自行车及手推车踏上了穿越坎宁牧道的征程,尽管这次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却让穿越坎宁牧道成为了当时越野爱好者们最热衷的项目。
1977年,第一个穿越坎宁牧道的商业旅游成功完成,8年后,一台沙滩摩托与一台两轮驱动的雪铁龙2CV轿车同样顺利穿越。2004年,Kate Leeming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骑自行车完成穿越的挑战者,随后在2005年,Jakub Postrzygacz再次独自骑行,历时33天成功穿越坎宁牧道,此后穿越坎宁牧道的越野爱好者更是络绎不绝,这里也逐渐成为越野爱好者们放松身心、挑战自我的越野圣地。
通过简要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坎宁牧道并非是一条遍布荆棘、挑战极限的越野线路,途中也并没有多少需要强大越野性能的路段,它的更大意义在于考验越野爱好者们的相互配合意识以及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另外,由于坎宁牧道并不险要,穿越者们可以尽情欣赏途中风光,更能够接触到与众不同的澳大利亚土著文化。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